位于恩阳区的和平社区,是个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小山乡,却因“博士乡”而闻名。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、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、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何光明……30多年来,从这里走出了63个博士硕士。
“博士乡”的出现,一方面和当地人的家风、学风、校风密切相关,另一方面与我市农村教育环境的大发展和办学条件的大改善分不开。
巴中经济基础差、底子薄、条件艰苦,但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。&ldqu平板车o;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、港澳援建、校安工程等建设任务,扎实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工程,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:原有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,教育教学设施齐备,新建学校不断增加,上学难、大班额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。
坚持专注发展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
从巴中城区出发,行驶一个小山东电动平车时的车程到达和平。据当地人介绍,和平在前几年才修通了连接山外的水泥路,走过和平的街道,两边都是八、九十年代的老房子,斑驳陈旧,略显冷清。来到和平场小学,漂亮的塑胶操场、美轮美奂的校园景色让人眼前一亮,教室传声朗朗读书声,与和平街道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和平场小学占地20余亩,高标准教学楼、实验办公综合楼、幼儿教学楼、学生宿舍楼、学生食堂等一系列配套建筑和设施一应俱全。除此之外,和平场学校少年宫还开设有书法、古筝、电子琴、舞蹈等兴趣班,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。该校初一学生杨宇告诉记者说:“在我们这个镇上,修得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了,我们在里面读书,感觉特自豪的。”
和平场小学的校长夏长河表示,“与城市学校相比,学校硬件的差距消失了,农村学校就有了底气,从而有条件去追求教育理念的大更新,教师素养的大蜕变,教育质量的大提升。”
像和平场小学这样漂亮的学校,在我市比比皆是。5年来,我市按照“统筹城乡、合理布点,小学低段就近入学、小学高段及以上教育相对集中”的原则,累计落实建设项目资金52亿元,全面消除了学校D级危房,新建、改造校舍220万平方米。建成和在建的教师周转宿舍可入住8800人,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任教,让教师们“安居乐教”。坚持“巴山新居”建到哪里标准化学校就布局到哪里,多方筹资2亿元建设“巴山新居”学校,农村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
教育信息化“班班通” 山里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
教室里不需要粉笔、黑板擦;教师不再用备课本备课,而是通过网络建构具有自己特点的课程资源和课程体系;异地课堂同步实施,优质资源共建共享……这些听起来看似遥远的事,已逐渐在我市偏远的山区学校变为现实。
12月24日,记者走进平昌县得胜小学,老师正在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系统给孩子们上音乐课。老师李建国说,“有了这一套设备,我也可以让我们山里的娃娃接受山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了。这个变化,一步跨了几十年,放在几年前都不敢想像。”
作为2014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巴中城区新建学校,巴中市中坝小学从学校建设规划开始,就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校园建设总体规划,并付诸实施。“目前,我校42个班级已经全面配齐了计算机、电子白板、网络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,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通过云平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”中坝小学教师黄晓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由于我市属于革命老区,经济基础薄弱,再加之学校分散,教育信息化发展举步维艰。针对巴中现状,市委、市政府明确了“到2015年底前,实现乡镇以上学校‘宽带网络校校通’和‘优质资源班班通’;2017年,搭建市、县(区)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’和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’;2020年,建成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,基本实现‘人人通’”的全市教育信息化的三步走战略。
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“宽带网络校校通”381所、“优质资源班班通”4600个和一大批网络学校,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。(巴中日报)
Copyright © 2008-2018 济南恒强电动平车. All rights reserved |